疣果葉下珠 Phyllanthus hookeri Müll. Arg.
大戟科 Euphorbiaceae 油柑(葉下珠)屬 Phyllanthus
葉下珠(真珠草) Phyllanthus urinaria L.
以前稱為【葉下珠】,現已改稱為【疣果葉下珠】:亦稱:珍珠草或真珠草。
天氣越來越熱,總是會想到找一些身邊常見的植物,來煮一鍋
清涼消暑的青草茶,葉下珠(真珠草)就是常會用到的植物。
由於近年來很多醫學研究,指出葉下珠對B肝病毒,具有抑制作用
還具有保護肝細胞及提高細胞免疫力的功能 ; 所以說,雖然只是
小小的一株小草,卻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驚人功效呢!!
全草入藥,有清肝明目、收斂利水、解毒消積,治肝炎、腎炎水腫、
黃疸、尿路結石、腸炎腹瀉、眼花目朦等。味微苦甘,性涼,無毒。
剛長出來不久的幼苗
傳統醫學在很早以前,就應用葉下珠屬之類的植物來治療黃疸。
一年生草本,高10~60公分,莖通常直立,基部多分枝;
枝具翅狀縱棱,上部被疏短柔毛。
花雌雄同株,雄花:2~4朵簇生於葉腋,雄蕊3,花絲全部合生成柱狀。↓
雄花被片6,倒卵形;雄蕊3。雌花被片6,披針形。果無梗。
葉片紙質,羽狀排列,小葉長圓形或倒卵形,
頂端圓、鈍或急尖而有小尖頭,葉下面為灰绿色。
左為 : 疣果葉下珠 ↓ 右為 : 銳葉葉下珠(銳葉小返魂、銳葉油柑) ↓
左為 : 疣果葉下珠 ↑↓ 右為 : 銳葉葉下珠(銳葉小返魂、銳葉油柑) ↑↓
兩種不同的葉下珠(銳葉與疣果) ↑ ↓
兩種不同的葉下珠(疣果與銳葉) ↑ ↓
兩種不同的葉下珠(疣果與銳葉) ↑ ↓
小返魂 (小還魂、珠子草) ↓
(疣果)葉下珠的雄花 ↓
(疣果)葉下珠的扁球狀果實 ↓
可愛的小珠珠
疣果葉下珠的雄花 ↓
花盤腺體6,分離,與萼片互生;雌花:單生於小枝中下部的葉腋内;
萼片6,近相等,卵狀披針形,黄白色;花盤圓盤狀,邊全緣;子房卵状,
有鱗片狀凸起,花柱分離,頂端2裂,裂片彎卷。蒴果圓球狀,表面具小凸刺,
有宿存的花柱和萼片,開裂後軸柱宿存;種子橙黄色。
果實成熟了 ,會自己裂開,彈出裡面的種子。
疣果葉下珠的植株
簡誌「油柑屬」種檢索表
A.草本,蒴果。
--B.托葉心形,基部略成箭形。
----C.果梗長2-4mm,雄花被片4-5(稀6)。… ●蜜甘草
----C.果梗長5-8mm,雄花被片6。… ●細葉油柑
--B.托葉披針形,三角狀披針形或卵狀三角形。
----C.雄蕊5,葉寬於8mm。… ●五蕊油柑
----C.雄蕊3,葉窄於7mm。
------D.雄花被片5。… ●小返魂
------D.雄花被片6。
--------E.葉基不歪斜,銳尖。… ●銳葉小返魂
--------E.葉基歪斜,鈍或圓。
----------F.葉窄於2.5mm,長7.5-8mm。… ●光果葉下珠
----------F.葉寬於2.5mm,長7.5-22mm。
------------G.托葉三角形,雄花被片卵形。… ●擬葉下珠
------------G.托葉披針形,雄花被片倒卵形。… ●疣果葉下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