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薯(地瓜、番藷、甘藷) Ipomoea batatas (L.) Lam.
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牽牛屬(番薯屬) Ipomoea
以為是哪一種牽牛花? 原來蕃薯的花也可以這麼好看!!
【 番薯】又稱為:【地瓜、甘藷、蕃薯、番藷、甘薯、甜薯】
番薯屬於異花授粉,自花授粉常不結果實,所以有時只見開花不見結果。
番薯 是一年生草本,地下部分具圓形、橢圓形或紡錘形的膨大塊根,
塊根的形狀、皮色和肉色因品種或土壤的不同而有所差異。
番薯塊根因品種不同一般見到的有 :紅肉、黃肉、紫肉還有白肉的,各具特色。
地瓜葉是雨季或颱風過後的最佳救援蔬菜,營養好吃,又不會因颱風而漲價太多。
地瓜葉味甘、性平,有補中益氣、生津潤燥、養血止血等功效。
「本草綱目」記載,番薯能補虛乏、益氣、健脾胃外,還能補腎,
地瓜葉也具有相同功效。地瓜葉纖維質含量高,食用後具有飽足感,
而且熱量又低,是減重者很好的食物。但是地瓜葉的鉀含量高,有腎方面的疾病患者,
要避免飲用湯汁,可以食用汆燙過的地瓜葉。
地瓜葉生長快,又少病蟲害,可以不使用農藥,相對的就可以安心食用,而且
價錢上也很便宜,一大把才賣10元。
地瓜葉富含纖維質、胡蘿蔔素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C、菸鹼酸、鉀、鈣、鎂等
營養成分。維生素A,可強化視力。
鎂可以促進心血管健康,以及鈣的吸收和代謝,防止鈣沉澱在組織及血管內。
花冠粉紅色、白色、淡紫色或紫色,鐘狀或漏斗狀,外面無毛;
雄蕊及花柱内藏,花絲基部被毛。
莖平卧或上昇,偶有纏繞,多分枝,圓柱形或具稜,綠或紫色,被疏柔毛或無毛,
莖節易生不定根。葉片形狀、顏色常因品種不同而異,也有時在同一植株上具有
不同葉形,通長為寬卵形,全緣或3~5裂,裂片寬卵形、三角狀卵形或線狀披針形,
葉片基部心形或近於平截,頂端漸尖,兩面被疏柔毛或近於無毛,葉色分為深綠、
黄綠、紫綠、紫色等。
葉形深裂的地瓜葉 ↓
右邊的葉子深綠色,葉脈也比較明顯!! ↓
紫綠色葉的花(左) 深綠色葉的花(右) ↓
紫綠色葉子 的番薯開花 ↓
葉子偏紫綠色的番薯花 ↓
雲林水林盛產蕃薯,是蕃薯的故鄉,水林鄉裡有個地方名字就稱為:蕃薯厝,可是
名符其實,處處都可見到蕃薯田。(採收番薯)
農業社會的年代,因為物資比較缺乏,常常煮飯時都會加很多的地瓜簽一起下去煮,
煮好的飯就是地瓜簽飯(地瓜簽是:地瓜刨成細絲晒乾,可以保存很長時間),煮稀飯
時也會加。現今因為地瓜的營養豐富,很受注重養生人士的喜歡,所以常聽到:以前
是窮人家在吃的地瓜,現在的身價都不可同日而語了!!
「紫紅色地瓜葉」多酚的含量最高,是一般地瓜葉的 1.3 倍。但是紫紅色煮過
之後還是呈現墨綠色。
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牽牛屬(番薯屬) Ipomoea